砍下通脱木后,港澳广府趁新鲜捅出通脱木茎髓,青年晾干后 ,羊城用刀具剖割成通草片 。体验在通草片上描线、非遗绘外形并着色,文化最后进行精描精刻......一幅通草水彩画便形成。港澳广府当颜料渗进通草片的青年植物细胞 ,画在光线的羊城折射下会呈现立体斑斓的效果。
“由于通草水彩画用的体验‘纸’质与其它水彩画不同,着色时通草纸会吸水膨胀,非遗画面会变得不平整,文化这对于我来说是港澳广府一个挑战。”来自香港 、青年正在暨南大学就读的羊城学生余海伦说,8日在广府庙会上首次体验通草水彩画,让她领略到通草水彩画的魅力 ,同时也感受到广州是一个很有文化底蕴的城市 ,“广府文化源远流长,其实很多香港市民很想来广州玩”。
“通草水彩画融合了中西方的绘画技法和艺术语言,是中西方艺术交流的结晶 ,对研究中国早期西画和广州的艺术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据广州市越秀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通草水彩画绘制技艺区级传承人苏昕介绍 ,通草水彩画兴起于18世纪至19世纪的广州 ,当时主要用于出口,它独特的用材和笔法充满浓郁的岭南色彩